我院师生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
——日照之行
王世慧教授与老艺人贺芬林(1956年进省演唱《满江红》的代表人物)合影
王世慧教授与老艺人王洪亮(1956年进省演出《满江红》的代表人物)交谈
刘克堂(《满江红》传承人) 介绍1956年进省演出《满江红》的情况
王世慧教授与各位民间艺人进行座谈
民间艺人现场表演《满江红 ∙ 四盼》
yh533388银河王世慧教授、唐庆老师师生一行4人,就“鲁南五大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传承及演唱形式等,于2011年6月3日驱车赶往日照进行采风学习。
“鲁南五大调”广泛流传于山东南部的日照、郯城等地,分别包括“满江红”、“淮调”、“玲玲调”、“大调”、以及“大寄生草”,是山东民歌的组成部分。其中日照市广泛流传的就有“满江红”和“大调”。
“鲁南五大调”2008年1月24日以传统音乐类入选文化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到达日照的当天下午,我们在当地文化系统领导的帮助、陪同下,采访了负责组织五大调演出活动的杨淑华老师。杨老师十分热情的介绍了作为“鲁南五大调”之首的“满江红”的历史,并演唱了“满江红”套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目《四盼》。
6月4日上午,我们又采访了“鲁南五大调”的传承人和五十年代演唱《满江红 ∙ 四盼》的贺芬林、王洪亮等十几位民间艺人,他们为我们现场表演了一部分“满江红”,并辅导我们学习酒盅、碟子的打法。之后,王世慧教授与各位民间艺人进行了座谈。期间,几位民间艺人提到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并希望将“鲁南五大调”这一乐曲,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民间瑰宝。王世慧教授表示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将民间乐曲传承下去,让它走进课堂,搬上舞台。
最后,王世慧教授对给予此次采风活动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以及各位民间艺人表示感谢。她说自己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山东民歌的传唱者,总是觉得自己为之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能够将我们民族音乐的精华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其在不失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发展,更具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也更具生命力。在此呼吁所有从事研究、演唱、教学的人士,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肖娜 编辑:武玲娟)